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听琵琶,兼简①长孙司户② 白居易 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③真珠钿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④。 如言都尉⑤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注]①简:书简,此处用作动词,写信,②本诗写于作者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期。③写:倾泻。④醒醒:悲苦貌。⑤都尉:这里代指西汉名将李陵。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由本诗的题目可知,诗人是在春天里听奏琵琶,触动情怀,写下这首诗,并把它寄给长孙司户,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绪。 B.首联先不写琵琶演奏,而是从真珠玉铃发出的叮当清脆的声音写起,意在用它们美妙动听的声音与琵琶声做比。 C.颔联中“商风”是指秋风,琵琶弹奏的声音令诗人想到秋风吹动树木枝叶的飒飒响声,形象地写出了琵琶音调的悲凉。 D.颈联诗人由琵琶伤感的乐调联想到李陵深陷匈奴而思念京城和远嫁的王昭君厌弃边地的历史事实,进一步突出了乐调的悲切凄苦。 E.尾联中“迁客”指遭贬谪的官员,这里指诗人自己,诗人一听到琵琶演奏就愁肠欲断、不忍再听,只是因为自己身处被贬谪的境地。 15.古人摹写有声无形的音乐,妙在如音在耳、如奏在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描写音乐时就用了多种技法来增加效果。本诗与李诗相比,二者在描写音乐时所用技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BE15.示例一:都运用了比喻(拟声)手法。本诗分别用真珠玉铃的清脆悦耳来比喻(拟写)琵琶声的美妙动听,用秋风吹动树木枝叶的飒飒声和舌头胡语的悲凉苦涩之声来比喻(拟写)琵琶声的悲凉。李诗以昆山玉碎之声来比喻(拟写)乐声清脆,以凤凰啼鸣来比喻(拟写)乐音和缓。 示例二: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本诗用“商风”“胡语”烘托琵琶声的悲怨凄伧,还用“春肠易断”写作者听琵琶演奏时内心被激起的愁苦不平,以自己的感受烘托琵琶演奏的感染力之强。李诗以听箜篌演奏时,空山里的浮云凝滞不动,江娥素女洒泪愁苦,老鱼从水中跃出,瘦蛟在水中起舞,月宫中吴质听得入迷靠在树上不眠,玉兔听得专注脚被寒露打湿也没察觉,痛过摹写音乐演奏的效果来烘托箜篌曲的高妙。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项首联是用真珠玉铃发出的叮当清脆的声音来比喻琵琶声,“四弦”指琵琶,且并非“首联先不写琵琶演奏”。E项诗人听了琵琶演奏后愁肠欲断,不忍再听,不只是因为自己遭贬谪的境遇,还因为琵琶声给诗人带来悲苦的听觉效果。 点睛:这是诗词5选2的题目,这类题型在诗词鉴赏中比较常见,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ACD项考查诗的内容,B项考查诗的技巧,E项考查诗的思想内容。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审题,题目要求分析本诗与李诗相比,二者在描写音乐时所用技法有何相同之处,解答时要从描写音乐时所采用技法入手。通过比较,两诗都运用了比喻(拟声)和侧面烘托手法,作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