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梦李白·其而①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①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至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磷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梦李白》共两首,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此时的杜甫,闲居蜀中。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篇“浮云”二句,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常用的比兴手法,以此喻李白的漂游不定。 B.“三夜”两句从频梦叙起,是诗人推己及人,从对方设想,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 C.诗歌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塑造了李白的真实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D.诗人因担心李白遭遇不测,故语多凄惨,忧思深重,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让人心碎。 E.诗歌以诗人自我为中心,哀叹李白的同时也是哀叹自己,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怨怒和对社会的担忧。 15.清人蒲起龙评论此诗:“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请结合情节和 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4.(5分)C.E. 15.(6分)参考答案:“告归”以下六句,以语言、动作、外貌等刻画出梦中李白憔悴、匆促、困顿不堪的形象。(2分)诗人通过梦境来缓解对故人至诚难抒的思念,表达对李白遭遇 的由衷同情,抒写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哀叹故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不平遭际的反思。(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