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9-25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①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②: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作者作此词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吕叔潜字虬,是作者的朋友。②姮娥:指月中的嫦娥。
    1.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被誉为“词中之龙”。在这首词中,词人巧妙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全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指出其中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杜甫曾写“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以此来寄托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请结合全词内容回答:本词最后一句化用杜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示例①化用神话传说,词人由中秋赋月而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进而与嫦娥对话,感叹白发欺人、壮志难酬,使全词充满浪漫色彩。示例②比喻新颖奇特,词开篇便以“飞镜重磨”喻月亮,用秋影金波写月色,十分新奇,形象生动。画面极具动感。示例③想象神奇大胆,词人想象自己飞赴月宫,要斫去桂树,让更多清光照满人间,想象大胆夸张,极富浪漫主义气息。(三例任答一个即可,答出手法2分,分析2分。如答案在三例之外,只要有道理也可给分)
    2.砍掉月亮上的桂树,让洁白、清凉的月光更多的洒向大地。(1分)作者化用杜诗,赋予“月中桂”更加丰富的比喻义,桂树遮月,借喻沦陷区百姓的悲惨生活,或朝廷投降派不思北伐的黑暗现实。(1分)一个“斫”字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决心扫荡黑暗,驱逐反动势力,实现统一,把更多的光明带给人间的政治理想。(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