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钱澄之《夜归》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9-25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夜归
    钱澄之
    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
    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
    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
    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
    1.颔联两句,描写了诗人夜归所见到的□□和□□的两方面景色。(2分)
    2.下列各项中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两句,写诗人在深夜的秋风之中,乘舟归家,心情迫切。
    B.最后一联情景,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境相似。
    C.诗中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显示出萧散淡泊、恬静自然情趣。
    D.整首诗歌,语言冲淡疏朗,娓娓道来,朴实之中充满了韵味。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追水林峦行失去”一句进行赏析。(3分)
    作者简介
    钱澄之(1612—1693),明末清初诗人,安徽桐城(今枞阳县)人。明亡后削发为僧,后还俗归乡,过隐居生活。这首夜归诗写外出夜晚归家的情景,萧散淡泊,妙造自然,隐士风度呼之欲出。
    参考答案:
    1.天空;水面(2分)
    2.A (从全诗描写的情况看:表现的是诗人闲适之情,而非追切)(3分)
    3.诗人运用了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舟行水上,两岸山峦林木迎面而来的情景。山峦林木,原本是静景,诗人却写它们贩着追着流水而来,又逐渐远去,将乘舟所见的景物写得新颖而生动。(如从乘舟的角度分析,则是化动为静,不写舟行,却写山峦林木而来,也正确)(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