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汉书·萧望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http://www.newdu.com 2019-09-25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不愿见。”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
    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    (取材于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注释:
    ①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比喻求贤之心切。  ②白屋:茅屋。表示贱人所居。 ③仓头庐儿:奴仆。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引出阁曰               引:推荐                      
    B.延颈企踵                 延:伸长
    C.卒逐昭公                 逐:放逐
     D.如是则庶事理,           庶:众多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光闻之,告吏勿持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①将军以功德辅幼主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C.①望之因是上疏         ②因人之力而蔽之
    D.①明陈其职,以考功能    ②其孰能讥之乎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
    (如果有应当)接见的官吏百姓,(都要让他们)裸体瘦身除去兵器
    B.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这)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表达对平民的敬意。
    C.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
    下达(命令)让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
    D.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
    然而过分靠近大树就会伤害树干,家臣的权势过大就会危及朝廷。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萧望之反对霍光接见士民搜身去除兵器的作法,赞赏周公吐哺握发之礼。
    B.萧望之因为不服从霍光不被任用,而顺从的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
    C.大将军霍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霍禹、兄弟子山都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
    D.萧望之举用贤才、利国利民的谏言得到宣帝的认同,因此官位一年三升。
    
答案:
6. A(引:退)7.B.介词,凭借(A.代词,代这个情况 /用于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介词,因为 /动词,依靠;   D.代词,代公卿大臣 / 表反诘,难道)
8.D.(树枝过大会伤害树干)9.C.(他的儿子霍禹、侄子霍山都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
译文:
http://yw.eywedu.com/Teaching/HTML/9037.html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