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宋史·李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http://www.newdu.com 2019-09-25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成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日:“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尚华靡,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日:“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日:“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含人。预修《太祖实最》,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八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侍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上悯其颜貌癯瘁,即日复拜中书台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不度周岁。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二》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幼能属文,有至行                              属:连缀,写作
    B.又坐举官,削前资                                 坐:由……而获罪
    C.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                            贻:赠送
    D.月余,丁母忧                                        丁:遭遇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子所得皆精理            ②不如须臾之所学
    B.①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①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D.①穆国之良臣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2.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B.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C.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D.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4分)
    译文:                                                                                     
    (2)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4分)
    译文:                                                                                     
    (3)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4分)
    译文:                                                                                      
    答案:
    10. C 
    [解析] 应译为“遗留”。
    11.A 
    [解析] A.均为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B.①介词,凭……身份/②介词,用;C.①动词,成为/②动词,认为;D.①助词,的/②动词,到,往。
    12.C 
    [解析] 原句: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13.(1) 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就”“虽”“相与”各1分,语意准确1分)
    (2) 又因为替秦王赵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为﹍﹍所”“责”各1分,句意明确2分)
    (3) 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案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依靠,因此豪门大族敛迹(“知”“剖判”“屏迹”各1分,语意准确1分)
    译文: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县人。李穆的父亲咸秩,曾任陕西大都督府司马。李穆年幼时就能写文章,有卓绝的品行。在路途拾到物品,一定要寻访到失主送还。跟随王昭素学习《易经》及《庄子》《老子》等书,尽力探究大义。王昭素对李穆说:“你所得到的都是精微的义理,常常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对人说:“李生将来能成为肩负朝廷重任的人。”
    后周显德初年,李穆以进士身份担任郢州、汝州的从事,升任右拾遗。宋朝初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被选任为洋州通判。李穆到了洋州,处理积滞的案件,没有拖延的诉讼案件。调任陕州通判,有关官吏要调用陕州租赋到河南时,李穆以本州军粮不足为由,不立刻听从命令,因此被免职。又因为选拔官吏时建及犯错误而被免除了在前朝的职务。当时他的弟弟李肃担任博州从事,李穆带着母亲到弟弟那里居住,虽然生活非常贫困,但与兄弟共同学习,心志淡泊。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身份被征召。第二年,授予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来,文辞崇尚华丽,到李穆开始运用典雅方正的词语,全力矫正流弊。李穆与卢多逊曾同门受业,太祖曾对卢多逊说:“李穆生性仁惠善良,文章学识之外,没有他喜欢的。”卢多逊回答说:“李穆操守品行端方正直,处事不因为生死而改变节操,是仁善而勇毅的人。”太祖说:“确实是这样,我要任用他。”当时将要进攻讨伐江南,已经安排分派了各位将领的兵力,但还没有发兵的理由。于是就先召令李煜入朝,任命李穆为使者。李穆到江南传达皇上旨意,李煜以有病推托,并且说“我侍奉朝廷而希望保全自己,现在如果这样,倒不如死了算了。”李穆说:“入朝不入朝,你自己决定。然而朝廷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丰富,你恐怕不容易抵挡其锋芒,应该仔细考虑,切莫让自己后悔。”出使回来,详细地报告情况,皇上认为他传旨抓住了要点。江南人也认为他说的话很实在。
    太平兴国初年,转任左补阙。兴国三年冬天,加授史馆修撰、判馆事,皇上亲自赐给他金印紫绶。兴国四年,跟随皇上出征太原回来后,又被授予中书舍人之职。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获赐衣带、银器、缯彩。兴国七年,因为与卢多逊亲昵,又因为替秦王赵廷美草拟朝辞笏记,被谏官所弹劾,降职授予司封员外郎。
    兴国八年春,与宋白等共同执掌贡举考试,陪侍皇上在崇政殿主持进士考试,皇上怜悯他瘦弱憔悴,当天即又授予他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五月,又征召他为翰林学士。六月,任开封府知府,判断案精细敏捷,奸佞狡猾之徒无从依靠,因此豪门大族敛迹,权贵不敢以私干政,皇上更加了解他的才能。十一月,升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一个多月之后,回家为母亲守丧,不久,即官复原职。李穆多次上奏章请求为母亲守丧到三年期满,然而皇上下诏坚持要他复职,李穆更加哀痛忧伤,竭尽礼仪。兴国九年正月,早晨起床后正准备上朝,风眩病发作猝死,享年五十七岁。
    李穆自降职授予员外郎到恢复中书舍人,入朝任翰林学士,再担任参知政事,直到猝死,不到一年时间。皇上听说他去世,哭着对近臣说:“李穆是国家的良臣,我正要倚重任用他,却突然去世,这不是这个人的不幸,是我的不幸啊!”追赠他为工部尚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