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2013年《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9-25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B.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D.皆若空游无所依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2分)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6.D
    7.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辽宁省锦州市】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12分)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1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日光下澈: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               
    ⑶疾趋:                       ⑷山行之极观也:                  
    1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⑴凌神寒骨,悄怆幽邃。
    ⑵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4.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分)
    ⑴《小石潭记》:             
    ⑵《观第五泄记》:          
    15.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填入下表。(2分)
    

    选文
    

    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答案】12.(4分)⑴澈:同“彻”,穿过,透。⑵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⑶趋:快走。⑷观:景象(景观)。(每小题1分)
    13.(4分)⑴(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1分),寂静极了,幽深极了。(1分)。(翻译成使动用法亦可。)
    ⑵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1分),心里很害怕(1分)。(每句2分)
    14.(2分)⑴清  ⑵伟(奇〉(每小题1分)
    15.(2分)选文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滴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参考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啸、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竖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山东省青岛市】二(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B.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D.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6.C(2分) 
    7.①大约  ②逆流而上(共2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8.①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也不认为快)。(共3分,每小题1.5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四川省眉山市】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水尤清冽(凉)
    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      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        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盖(盖子)竹柏影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如鸣珮环,心乐之      辍耕之垄上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10.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乃入见。问:“何以战?”
    【答案】6.C(“智”应解为“以……为聪明”,即意动用法。)
    7.B (A中“念”应理解为“考虑、想到”;C中“相与”应理解为“共同、一起”;D中的“盖”应理解为“原来是、大概是”。)
    8.A(A的两个“可”都是“大约”之意;B的“之”分别是代词和动词;C的“以”分别是“用”和“因为”;D的“而”分别表示顺接和转折。)
    9.D(D项中甲文表达的是乐观豁达,乙文则表达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
    10.(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重点词语为:斗、蛇、明灭)(2)(曹刿)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问:“凭什么作战?”(重点句式:宾语前置,重点词语:乃、见、以)(每句2分,根据重点词语和句式考虑评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