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http://www.newdu.com 2019-09-25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张叔夏西游序
    【元】戴表元
    玉田张叔夏与余初相逢钱塘西湖上,翩翩然飘阿锡之衣,乘纤离之马,于是风神散朗,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啻也。垂及强壮,丧其行资。则既牢落偃蹇。尝以艺北游,不遇,失意。亟亟南归,愈不遇。犹家钱塘十年。久之,又去,东游山阴、四明、天台间,若少遇者。既又弃之西归。
    于是余周流授徒,适与相值,问叔夏何以去来道途若是不惮烦耶?叔夏曰:“不然,吾之来,本投所贤,贤者贫;依所知,知者死;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吾岂乐为此哉?”语竟,意色不能无沮然。少焉饮酣气张,取平生所自为乐府词,自歌之,噫呜宛抑,流丽清畅,不惟高情旷度,不可亵企,而一时听之,亦能令人忘去穷达得丧所在。
    盖钱塘故多大人长者,叔夏之先世高曾祖父,皆钟鸣鼎食,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尧章、孙季蕃花翁之徒,往往出入馆谷其门,千金之装,列驷之聘,谈笑得之,不以为异。迨其途穷境变,则亦以望于他人,而不知正复尧张、花翁尚存,今谁知之,而谁暇能念之者!
    嗟乎!士固复有家世材华如叔夏而穷甚于此者乎!六月初吉,轻行过门,云将改游吴公子季札春申君之乡,而求其人焉。余曰:唯唯。因次第其辞以为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浯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垂及强壮,丧其行资    丧:失去
    B.余周流授徒,适与相值    适:合适
    C.迨其途穷境变    迨:等到
    D.因次第其辞以为别    辞:辞别
    10.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张叔夏“怀才不遇”的一组是(3分)
    ①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啻也  ②尝以艺北游,不遇,失意  ③东游山阴、四明、天台间,若少遇者
    ④语竟,意色不能无沮然  ⑤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
    ⑥迨其途穷境变,则亦以望于他人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记述了张叔夏少年时代家境富足时的翩翩风度和中年漂泊潦倒、怀才不遇的境遇,重点叙写了酒中高歌、令人忘怀穷达的豪情。
    B.张叔夏的家世显赫,他的高祖、曾祖是当时的豪门大户,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孙季蕃都曾依附于张家,没想到张叔夏失意落魄之时,姜夔等人没有帮助他。
    C.作者记叙了与张叔夏三次相遇的情景,对他的文采精华,“风神散朗”,其乐府词的“流丽清畅,不惟高情旷度,不可亵企”都给予了极高的赞赏。
    D.在这篇赠序中,作者简要叙述了张叔夏坎坷的人生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怀才不遇的探切同情,并表达了对其人生态度的赞赏。
    12.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吾岂乐为此哉?(4分)
    (2)今谁知之,而谁暇能念之者!(2分)
    (3)嗟乎!士固复有家世材华如叔夏而穷甚于此者乎!(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以所宝者异也。”
    答案:
    9.B(适,恰好。)
    10.C(①是说张叔夏认为自己的风度不亚于太平时代世家贵族的公子;④是说张叔夏的神色;⑥作者的议论,感慨世事多变与人情冷落。)
    11.B(姜夔、孙季蕃和张叔夏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张叔夏落魄时,是无法帮助他的。)
    12.⑴虽然稍微有一些被赏识提拔的机会,但是没有什么用来使(或“让”)我的生活(或“居住的地方”)得到安定,我没有办法才离开那里,难道我愿意做这样的事(我以这样做为乐)吗?(“遇”“宁”“乐”各1分,大意正确1分。)
    ⑵现在谁还了解他,而且谁还能有空闲顾念他呢!(“暇”1分,大意正确1分。)
    ⑶哎!士人本来就还有家世才华和叔夏一样,但是比他这样还要贫困的啊!(“材华”“穷”各1分,大意正确1分。)
    译文
    张叔夏和我第一次相遇是在杭州西湖上,叔夏风度翩翩,身穿细布做的衣服,乘着有名的好马,在这个时候,他风度不凡潇洒飘逸,自认为不亚于太平时代世家贵族的公子。将要到壮年的时候,失去了路费。于是无所寄托,困顿失意。曾经凭借本领北上谋生,没有遇到被赏识提拔的机会,不得意。急匆匆地回到南方,更遇不到被赏识提拔的机会。还在杭州安家住了十年。过了一段时间,又离开了,向东到山阴、四明、天台等地出游,好像很少被赏识提拔。又放弃了这次出游回到西边了。
    在这个时候,我四处流转教授弟子,恰好和他遇上,问叔夏为什么像这样到处出游不害怕烦扰呢?叔夏说:“不是这样,我来,本来是要投靠自认为贤良的人,贤良的人贫困;依靠了解的人,了解的人死了;虽然稍微有一些被赏识提拔的机会,但是没有用来让我安定地居住的地方,我没有办法才离开那里,难道我愿意做这样的事吗?”话说完,脸上显露出悲伤失意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喝酒喝得很痛快意气舒张,拿出有生以来自己写的乐府词,自己唱了起来,感伤不已郁结低沉,流畅华美,清脆畅达,不是才情高妙胸怀旷达,不能亲近企及,而且一时听到这个,也能让人忘掉困厄与显达、获得和失掉这类事情。
    杭州原来就有很多官居高位和长厚的人,叔夏已故的高祖、曾祖,都是豪门大户,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孙季蕃这类人。经常进进出出在他家里吃住做张家的门客,价值千金的衣装,车马众多的聘礼,说笑之间就得到了,也不认为很特别。等到他走投无路境遇改变,那么也来期望别人,不知道如果正好又遇到姜夔、孙季蕃等人还活着这种事的话,现在谁还了解他,而且谁还能有空闲顾念他呢!
    哎!士人本来就还有家世才华和叔夏一样,但是比他这样还要贫困的啊!六月初一,他轻装到我的家门来拜访,说将要再去吴国公子季札、春申君黄歇的家乡一带周游,并且去寻找那个知遇之人。我说:是是。于是顺着他谈话的次序写下了这篇文章来给叔夏送别。
    13.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 (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断错或多断一处扣1分,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