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刘基《照玄上人诗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19-09-25 语文备课大师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照玄上人诗集序       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①,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②,于是夸毗戚施之徒③,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惛惛怓怓④,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⑤,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⑥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注解】①武库:储藏武器的仓库。此喻其诗歌之富于才识,于各体制无所不能。②太师职废:指停止采诗。③夸毗:谄媚,卑屈。意谓或以大言夸之,或以谀言阿附之。戚施:驼背,腰直不起来的人,以喻谄谀献媚之人。④惛惛怓怓:喧扰争吵。⑤诋訾(zi):诽谤非议。⑥梧,梧桐。槚,即楸树。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        过:过分
    B.峭如苍松之栖县崖           县:同“悬”
    C.悉以诗将其谀             将:助长
    D.于是诽谤之狱兴焉           狱:监狱
    17.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不赂者以赂者丧
    C.莫不有裨于世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出了杭州诗坛一个怪现象:照玄上人之诗情辞并茂,“忧世感时”之情常溢于言表,却受到杭州人的冷落,而不为人知。
    B.作者认为诗歌从宋代开始溢美多,讽谏少,形成了吟风弄月、取媚达官贵人,更相朋附、不问诗歌好坏的诗风。
    C.作者把诗序的写作与对当时诗坛的尖锐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自然激发了读者要读一读本诗集的兴趣。
    D.全篇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引人人胜,在针砭时下诗风格调低下的同时,赞颂了照玄上人高尚的诗品,同时也凸现出照玄上人卓荦不群、刚正不阿的人品和节操。
    19.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3分)
    呜 呼 有伯 乐 而 后 识 马 有 匠 石 而 后 识 梧 横 自 古 以 及 于 今 伯 乐 几 人 匠 石 几 人 耶 抱 奇材 而 不 遇 以 泯 死 者 不少 矣。
    20. 把文言文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3分)
                                                                           
    ⑵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4分)
    答案:
    

    16D
    

    17A
    

    18B
    

    19.(3分)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横。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
    20.(7分)
    (1)近代的凭借写诗歌闻名的人,没有超过他的。
    ⑵这样那么照玄上人不能凭借诗歌在现在的人中著称,不也是应该的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