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9篇)

http://www.newdu.com 2019-04-29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一】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词
    (1)小惠未(          )         
    (2)牺牲(                 )玉帛
    (3)而(       )其粮道       
    (4)秦悉(       )之
    2.译句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
    
    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二】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注释(1)泓:泓水 (2)既:尽,完了 (3)济:渡过 (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词(2分)
    (1)公将之(      )    (2)宋人成列(    
    2.翻译(5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2)               。                                  
    
                           【三】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解词
    (1)肉食者,未能远谋。(      ) 
    (2)忠之也。(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2、翻译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3、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四】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同“耶”。⑥举:抬起。
    1. 解词
    (1)小信未孚,神弗也。   (2)彼竭我,故克之。     
    (3)何以致泣     (4)元帝之。    
    2. 译句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3. 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4.(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故事表现了明帝的                   
    
    附比较阅读答案:
    (一)1(3)截断(4)动词 活埋 2(2)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了原来的军官。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悉更约束,易置军吏。4 纸上谈兵。只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二)1(2)已经  2.(2)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3.齐人三鼓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济而未成列员。
    (三)1(3)满一年  2(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3(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四)1(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2(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的告诉了他。3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4 机智、聪颖、随机应变。
                                 【五】
    (一)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忠之属也。 属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分)
    曹刿论战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
    17、(1)目光短浅 (2)本分内的事 (3)满一年
    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六】
    (2014丹东市)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比较阅读答案(2014丹东市中考题)《曹刿论战》比较阅读答案(2014丹东市中考题)。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肉食者鄙 ⑵神弗福也⑶而齐不听 ⑷苏秦谓齐王曰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一)文言文(共10分)
    19.⑴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每词1分,共4分)
    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分)
    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2分)
    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
                                          【七】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①公将鼓之。 ( ) ②既克,公问其故。 ( )  
    ④秦悉坑之。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答:  
    21.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3分)  
    成语: (1分)  
    意思:  
    22.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9.该题考的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词。(4分)  
    (1)击鼓(进军) (2)已经 (3) 埋  
    20.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2分)  
    21.该题考的是成语。(3分)参考答案: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2分)(没有比喻义,只给1分)  
    22.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3分)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 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各2分) 
                                          【八】
    
【甲】十年春……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1)又何焉(          
       (2)公令疏军而之(           
    2.下面句中画线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可一战    使人 
        B.得原失信       登轼望之 
        C.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室 
        D.令以三日粮       闻寡人耳者
    3.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________,乙文写的是_____ 。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
    
 
    
1.(1)参与(2)离开,离去。(意对即可)
    2.B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4.(1)远谋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
    
                               【九】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①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②。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③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④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⑥其脑,果腹而去。
    注:①尝:曾经②而势稍不及,及:到,到达。③若将,若:好像。④待:防备。⑤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指迅速。⑥盬(gǔ):吸饮。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公将鼓之: (2)再而衰:
    (3)如是者三四次: (4)果腹而去: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19.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2分)
    20.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3分)
    21.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2分)
    参考答案:
    17、(1)击鼓(2)第二次(3)像这样(4)离开
    18、(1)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蜘蛛乘蛇不防备,迅速悬丝垂下,盘踞在蛇的头上。
    19、辙乱旗靡 以首俯地
    20、示例一: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示例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21、弱者如果能抓住时机。也可以战胜强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