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孟子日:'......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未比喻'礼'。 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⑨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往之女家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二)1.(1)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2)已:停止 (3)之:到......去 (4)顺:顺从2.(1)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3.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其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 【乙文译文】孟子说:'......男子长大成人行冠礼时,由父亲主持其事,并面加教导;女儿出嫁时,母亲主持其事,将她送到门口.告诫道:'去到你们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遇事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丈夫的意志!'以婉顺为准则的,是妇人女子之道。、只有住在('仁'这个)天下最宽大的住宅里,站在('礼'这个)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义'这个)天下最正大的道路上,得志时跟老百姓一起循着这条道路前进;不得志时便独个儿照这个行事。厚禄高官不能乱我的心,家贫位牟不能变我的行,威力相逼不能挫我的志,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