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真性情(11分) 周国平 ⑴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⑵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⑶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⑷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⑸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⑹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⑺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⑻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选自周国平博客) 10. 下列对“真性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B. 满足自己而做的事,看重的就是愉快而不是利益,那就是出于性情而不是功利。 C. 保持一份生命纯真,能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让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 D. 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他生活得就一定有趣。 11. 文章第⑸段写到:“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结合上下文说说两个加点短语的含义。(4分) ▲ 12.依照选文观点,请你从下面文化名人或者文学形象中选取一个,结合与其相关的文学作品对他是否有真性情进行评析。(4分) 陶渊明 苏轼 《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 ▲ 答案: 10.(3分)B 11. (4分)“活出个样儿”就是指人们为了金钱、名声之类做事情,努力拼搏使自己很高的地位和名声,获得比别人多得多的财富,从而在世俗社会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艳羡。 “活出个味儿”指人们出于性情做事情,不刻意去追求金钱、名声;他们绝不会以世俗的财富、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他们会追求本色的真实,会以愉快为人生的第一准则,活出纯真,活出趣味,活出美好。 评分标准:结合全文内容正确理解“活出个样儿” 和“活出个味儿”,每个方面各2分。 12. (4分)参考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陶渊明是具有真性情的人。他看重内在的精神享受而看轻功名。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遵从内心的召唤毅然辞官不做。他回归后的田园生活可以说是美好的,是洒脱的。他“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在这些美好的生活中他陶醉,他满足。即使“短褐穿结”,即使“箪瓢屡空”,他照样活出了生命的味道。因此,我认为陶渊明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 示例二:我认为苏轼是具有真性情的人。苏轼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以真性情示人。被贬官黄州,他高唱“大江东去”,他一颗真心参看周郎人生;他夜游承天寺,心性淡然;被贬密州,他对月咏怀,对生命的不圆满能推开去看;他密州出猎,“亲射虎,看孙郎”。他行走在村庄,见簌簌枣花,宛若儿童;他游蕲水清泉寺,不服老,信心十足得说“休将白发唱黄鸡”!他虽然人行走于地,但是,心永远在追求美好的东西,精神是行走在天上的。所以,苏轼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 示例三:我认为《孤独之旅》里的杜小康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其成长中流露出的都是真实的情感。他从不愿意跟从父亲放鸭,到享受放鸭的过程,是他生命的一次转变。他没有过多的功利目的,如果有,也是想早一天回家去上学。他纯真,他有个性,他在暴风雨之夜追赶鸭子的过程让人多么感动啊!他的追赶是真切、真实、真挚的,是一个孩子的性情的反映。尤其是他那句“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是他真性情的集中流露。是一个孩子应有的发自内心的美好的反映。所以,我认为《孤独之旅》的杜小康是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 评分标准:能结合《论真性情》进行总体分析,得1分;结合具体文学作品分析得2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得1分。 【说明】如果评析陶渊明、苏轼没有真性情,给0分;如果评析《孤独之旅》里的杜小康没有真性情,可以给分。最多给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