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傅雷家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

http://www.newdu.com 2019-04-29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阅读《傅雷家书》一则,完成第11-15题。(15分)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1.《傅雷家书》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的问题。(2分)
    12.结合语境,理解词义。(4分)
    (1)廓然无累                                             
    (2)刻骨铭心                                            
    13.从修辞的角度贫析“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3分)
                                                    
    14.有关选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封信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B.文中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表达强烈的感情——父母始终是儿子的坚实后盾。
    C.文中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那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
    能从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
    D.信中父亲鼓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至境。
    15.这封家书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凝聚着父母对子女深切的期望。结合自身成长
    经历谈谈对你有哪些启发?(3分)
                                                
                                                 
    答案:
     (一)
    11.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每空1分,共计2分)
    12.(1)文中指心胸广阔平静,不为生活、名利(世事)所累。(2分)
    (2)文中指感触很深,难以忘记。(2分)
    13.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告诉儿子凡事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指出比喻修辞得1分,结合内容分析得2分,共3分)
    14.D(3分)
    15.参考示例:我们的父母在平日里也像傅雷一样,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只不过
    我们习以为常,没有觉察到。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结合自身实际得1分,观点正确得2分,共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