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http://www.newdu.com 2019-04-29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完成 18 ~22 题 。( 15 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加横线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
     A.人过;持之以。         B.行乱其所为; 春风面。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家户晓。 D.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世目。
    19.翻译句子。 (4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孟子是怎样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是一篇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这样会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请从文中做具体分析。(从排比或句式任何一个角度分析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你身处逆境时,本文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回答时语言要生动,采用修辞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C:了解,(A恒:常常;恒心。B拂:违背,阻挠;吹拂。D举:被任用,选拔;全。)
     19①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要的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关键词:故,于是,苦,劳)
    ②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心事)表现在脸色上,并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然后(才能被人所)了解。
    20.文章在论证上结构严谨,采取了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练而终于身负重任的显贵人物为例,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1分)接着由个别到一般据事论理,提出了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1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1分)
    21第①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举了6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2分)运用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极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为下文的论理奠定了事实基础。(2分)
    第②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罗列几种困境,造成一种磨难无尽、已达极致的状态,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2分)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2分)
    22、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像一个遭遇风暴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咸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②一个人在生命的长河里经受许许多多的浪头,浪头总是汹涌无比,让你胆战心惊,充满得失之患.但是,你驾驶的这条小船是被浪头击倒还是平稳地渡过,真正掌握它的命运的是你自己!你既可以让它从风浪中走出,又可以任它被浪头击倒,你和它一起掉在长河的漩涡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你。
    启示1分,修辞1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