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念无与为乐者(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答案:(1)考虑、想到 (2)只是 1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欣然起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 B.念无与为乐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C.遂至承天诗寻张怀民 遂与外人间隔 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C(A项中“然”分别是“……的样子”“这样”;B项中“者”分别是“……的人”“判断句的标志”;D项中“于”分别是“在”“此”;C项中“遂”是“于是,就”,意思相同)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答案: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4.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闲人”即指具有闲情工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答案D(文章写的是月光的澄澈透明,而非积水的清澈) 15.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答题示例: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景色之乐,1分)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倾消,喜从心来。(友人之乐,1分)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情趣之乐,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