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时代旋律,见证民族复兴 山东 刘岩民 从电影插曲到反侵略战歌,再到作为国家象征的代国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见证了我们民族和国家从觉醒到复兴的曲折历程。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精选了《义勇军进行曲》不同时期的珍贵录音,编辑出版了《〈义勇军进行曲〉录音珍版典藏》专辑唱片,为纪念和回溯历史提供了新的视点。这套专辑收录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75年来不同时期的21段珍贵录音,见证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自立自强的艰难曲折历程。《义勇军进行曲》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伴随着“一二·九”学潮和救亡运动的汹涌浪潮、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激越铿锵的旋律、悲壮震撼的歌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志。 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万同胞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之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人民音乐家聂耳饱含爱国激情,积极投身于救亡运动,创作了一批反映民众心声的作品,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5月,《风云儿女》正式放映。“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战斗吼声,迅速响彻神州大地,成为抗日救亡的进军号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6000多学生走上了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收复东北失地!”“打倒汉奸卖国贼!”“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呼声。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回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在国家、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赤诚,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国民党内主张抗日的力量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从而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的局面,为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创造了重要历史条件。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也因他们崇高的爱国义举,被誉为“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格调高昂激越、旋律铿锵有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几十年以来,激发起了多少中国人的满腔爱国热情。我们的民族,有着酷爱自由,追求进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的光荣传统。对外来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无比鄙视,对爱国仁人志士无比崇敬,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性格。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在外敌入侵,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就越加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多少年来,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和一切爱国者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为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而奋斗,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而奋斗。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征程上。伟大而欣欣向荣的时代,更加需要伟大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实现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作者简介:刘岩民,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旧镇中学历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市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比赛三等奖获得者,市中考历史命题组成员,滨城区历史学科教学能手,滨城区2008年度教育创新人物。曾主持山东省教研课题的子课题,参与编写了《红烛讲解3+1》等多部教辅用书,近百篇文章在省市级报刊发表并获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