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问题讨论的由来及历史意义 贵州 曾祥明 真理问题的讨论,指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开始的一场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给饱经磨难的人们带来多年没有的巨大喜悦。此时的中国处在百废待兴的时期,人们迫切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拨乱反正、使党和国家重新走向振兴。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必须在指导思想上纠正过去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但是,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坚持“两个凡是”,实质上是坚持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它的提出为纠正“左”倾错误和拨乱反正设置了障碍。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77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邓小平等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启发和鼓舞下,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经多人参与、由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文中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两个凡是”同实事求是两种思想主张的激烈争论,由此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这场讨论迅速冲破重重阻力,蓬蓬勃勃地在全国开展起来,兴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者简介:曾祥明,贵州省黎平二中历史教师,县兼职教研员。注重教学探究,有700多篇论文发表于报刊杂志或获奖,教学课件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二等奖。《辛亥革命在黎平的社会氛围》一文被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