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美国对苏联遏制政策的形成 吉林 王 厦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将美国拉上了二战战场。随后,在1942年华盛顿会议上,美、苏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美苏两国共同合作,为取得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逐渐形成,这对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剑拔弩张的敌人。 二战后,美国国内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收缩,反对美国对外承担过多义务,要求退回美洲,继续执行战前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另一种倾向扩张,认为二战的胜利使美国有责任成为“世界领袖”,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与全世界每个地区都有关联,而苏联的存在使美国与苏联的争夺、对抗不可避免。从1945年到1946年,大体上是这两种倾向不断斗争,而扩张倾向逐渐占上风的过程。到了1947年,随着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国对外政策基本上定型。 1945年12月,杜鲁门向国会递交了一份“特别咨文”,明确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主题思想,其实质就是美国的军事政策应该根据外交上的成败进行调整。经过一年多的酝酿,1947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国家安全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统一的国防部,正式设立参谋长联席会议,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设置中央情报局,等等。该法案改变了美国政府各部门权利分散的情况,强调了军事和外交的紧密配合,对日后美国的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最根本的一条是对苏联的基本估计和决策。而1946年2月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的长电报被看作是美国战后对苏联最早、最全面的估计以及之后的遏制政策的起源。凯南的长电报认为苏联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根本态度是不承认可以长期和平共处,而看作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世界观决定了苏联战后对西方的敌对以及尽可能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政策。这份“长电报”中对苏联的估计也成了日后统治美国几十年的对苏联基本政策的依据。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先于美国公开了与苏联决裂的决心。同年9月,杜鲁门政府的商业部长,原罗斯福政府的副总统,信奉罗斯福战时所设想的战后保持同苏联合作共处主张的亨利·华莱士,因公开发表与杜鲁门既定的对苏强硬路线不同意见的演讲,在总统的要求下,被迫辞职。可以说,他的辞职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当然,这更是美国政府对苏强硬路线的一个重大胜利。 与此同时,一些曾经宣扬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的共和党(当时的在野党)议员也改变了原有的态度,开始主张美国推行“全球主义”。这就奠定了战后美国所谓“两党一致”的外交政策的基础。而马歇尔调停中国内战的活动宣告失败,使美国政府内部的政策思想趋于一致。在这一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对抗的总战略“杜鲁门主义”诞生了。 1947年3月l 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两院发表了一篇重要演说,其主导思想就是日后著名的“杜鲁门主义”,它也成为战后40余年美国外交的总模式。随即,针对杜鲁门的讲话,美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政策辩论。辩论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准备了国内条件,煽起了恐共的气氛,压下了主张同苏联妥协的言论,扫清了“孤立主义”的残余,在道义上为干涉他国内政找到了借口。从此,美国与苏联对抗的格局已定。最终,国会两院经过辩论完成了批准手续,通过“援助希腊、土耳其反对共产主义”的法案。“杜鲁门主义”问世后,美国紧接着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8月,美国测得苏联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的试爆,这比美国专家们的预计早了两三年。杜鲁门随即下令加紧研制氢弹,并认真考虑重新武装德国的问题。1950年1月31日,他指示国务院、国防部重新审议整个美国的防务及外交战略。两个部门提出了一份的文件,并于1950年4月由白宫安全委员会分发各有关部门讨论,编号为NSC68(即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它成为美国“冷战”时期整个全球战略的蓝图。该项文件专门对两国核武器的发展趋势作了详细估算,整体上对苏联的力量和扩张意图估计过高。贯穿文件的主导思想完全是两极思想,认为“共产主义”和“自由世界”誓不两立,美国要准备全球性的长期斗争。1950年9月30日,在杜鲁门的主持下,白宫安全委员会召开的各有关部门联席会议正式通过把NSC68号文件的结论作为今后四五年内要执行的政策声明,并由总统正式批准执行。至此,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和全面扩军备战的蓝图大体制定完成。 作者简介:王厦,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历史教师。曾翻译过《英国首相的配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