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历史 > 学习策略 >

一道选择题设计思路的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一道选择题设计思路的分析
    安徽望江县第二中学 何涛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19世纪 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扩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
    从表面上看,此题似乎是要考查学生对19世纪40-50年代和19世纪80-90年代条约内容的再认能力。测试中笔者也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们把教材中19世纪40-90年代的条约全部提出,然后根据条约内容逐条对照四个选项进行比较,结果选项A和选项C与史实不符,故排除。而选项B和选项D又拿不准,于是只有在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学生花费很多时间却不能肯定地做出正确的答案,这说明学生的解题技巧还要进一步训练,也说明他们没有正确领会此题的设计思路。
    那么,此题的设计思路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命题者绝不是要考查学生对条约内容的“死记硬背”功夫,因为这与我们的教学目的和考试目的相悖──现在的教学和高考侧重培养和考查学生对史实的分析理解能力。另外,命题要求也决不允许让学生占用过多的时间去解决一个2~3分的选择题,一张试卷分配给每道题的解答时间是有“隐形规定”的。在这里,命题者要求学生掌握的是主干知识,因为这是解答任何历史问题的依据。只有从丰富的史实中总结、认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本质特征,才能再回过头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样才能考查学生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题干中“19世纪40~50年代”和“19世纪80~90年代”是世界近代史上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时间段,前后比较,后者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本题中,它们既是对时间的限制,又是一种提示。综合起来看,命题者要求学生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界定和关键词语“根本”,然后,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的原理和联系的方法,结合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总体分析上述两个阶段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基本特征,再由“一般”到“具体”,从而确定答案。
    具体说,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攫取种种特权,保证本国资产阶级在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在不同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要求也随之变化,从而使不同阶段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产生根本的差异。1840年-1870年是列强侵华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这一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确保其商品倾销中国市场,如何便利其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为此,列强通过增开通商口岸、协商关税、控制中国海关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这是这一时期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因和确定不平等条约内容的主要依据。从1870年-20世纪初是列强侵华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相继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科技优势,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强迫贷款、开设银行、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因此,确保其在华资本的安全,成为这一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目的。而题干中的19世纪40-50年代与19世纪80-90年代正好对应了上述列强侵华的两个阶段,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本质特征,所以是本题的答案。
    综上所述,此题的设计思路是比较新颖独特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给我们的启示是:掌握基础史实固然重要,更要通过对史实的分析,提高对历史事件间关系的整体认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认清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解题要灵活,要能做到中外知识的有机联系,一般规律和具体问题相结合,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