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渴望与太空“亲密接触” 岳瑞芳 刘江 17岁的赵辰是北京景山中学的一名学生,有着令同龄伙伴们羡慕的“非凡”经历:他参与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方案,曾经被美国宇航中心看中,入选“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搭载实验。在“哥伦比亚”号坠毁的前一天,他还曾收到了宇航员发自太空的电子邮件报告。 因为这一特殊原因,赵辰这几天内心很不平静,他非常关注中国宇航员进入太空的动态。得知“神舟”五号顺利返回地面的消息,赵辰很兴奋,他说:“这是民族的骄傲。” 由于航天技术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牵动众多的学科和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因此在我国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包括众多的青少年。 在北京中小学校园里,九成以上的学生都明确表示知道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事实,他们甚至能够说出比大人了解得多得多的趣闻和故事。 赵辰所在学校的同学们因为“神舟”五号发射时正在上课,所以很多学生趁课间休息纷纷涌到电脑前上网查看最新消息。 “中国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著名科幻作家叶永烈曾在上世纪70年代出版了畅销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其主人公小灵通是一位憨态可掬的小学生,他进入未来世界,进行了一次充满奇妙和冒险的现代科技之旅。这本书吸引许多孩子对太空产生强烈兴趣。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懋章说,飞向蓝天、飞向太空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正是在这种梦想的吸引下,人类才发明了飞机、飞船。近几年,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航天强国行列,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少年参与。 据悉,中国科协在1999年提出了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民具备科技素质的目标。这一计划特别制定了“2049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行动计划”,在头5年内拟开发的100个主题中包括“叩开太空之门的金钥匙”。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主办了“走近火星———科学家与你面对面”活动,吸引了许多中学生。原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张明昌教授说:“真没想到,孩子们会对火星知识那么感兴趣,问题一个接一个,我都有点手忙脚乱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非常让我感动。” 2000年,美国宇航中心向全球青少年征集太空科技实验方案。“学生们听到消息后非常积极踊跃,景山学校提交200多份实验方案,参加的学生超过300名。”王京梅说。 “或许会有一天,我可以在中国自己的载人飞船上继续实验,相信很多问题也会在身处太空的那些时刻得以了解。”景山学校的赵辰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