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凌广杰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夏朝的建立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这也是我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因。夏朝的建立,要掌握以下几个规律性的问题:一是衡量历史进步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二是早期国家建立的重要标志(暴力机构的产生)及其本质(奴隶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时可补充必要的史料,通过史料来理解分封制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在分析作用时,既看到它的积极一面,也应注意到它的消极一面,即随着血缘关系的日益疏远、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蕃屏周”的作用越来越小,越来越影响到国家统一与稳定,从而为后面有关郡县制的学习打下基础。
    2.难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三代”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文化的许多重要内容来源于“三代”,“三代”的许多故事千古传诵,如商汤灭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烽火戏诸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出自“三代”的传说。因此,初中学生有必要知道“三代”更替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故事。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为便于理清夏、商、西周朝代的更替,可以通过设计大事年表或表格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三、学法指导
    (1)读书写作学习法
    为培养学生的史鉴意识和忧患意识,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两篇文章,结合“三代”的更替,加强学生对“三代”更替原因的理解,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学会在挫折中积累自己的才干和阅历,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自己动笔仿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2)理清历史线索:任何历史事物都会经历一个形成、发展、鼎盛、衰亡的过程。如奴隶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于夏朝、发展于商朝、鼎盛于西周、衰亡于东周。
    历史学习中,还可以用故事作为线索串联历史过程。除上述大禹治水、商汤灭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烽火戏诸侯等,中间可以穿插伊尹与姜尚的故事,以故事会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3)历史验证:对于某件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普适性的结论,再用其他事件加以证明,看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严谨。本课“大禹治水”得到群众的支持,从而“禹传启,家天下”,建立夏朝。桀施暴政,“把人当坐骑”,并自诩为太阳,当时人民咒骂说:“时日(桀)曷丧予,及汝偕亡。”再次验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结论。
    (4)读图学习:一些历史知识仅凭文字不容易解决,如夏朝的疆域,可以借助以下图示,说明夏朝统治的区域是狭小的,借以说明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
    250px-Xia
    (5)列表提炼: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列表整理,帮助记忆。
    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夏朝建立
    

    禹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发)、姜尚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6)歌谣总结法:将本课主要内容编成歌谣或顺口溜,既提高兴趣又帮助记忆,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本课内容可以编成如下歌谣:
    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始称殷,
    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武王定都在镐京,分封制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7)史料补充法:在论证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历史结论时,可以补充如下三段材料,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
    材料一 文明的程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由低级走向高级。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也促进了精神生产的发展。
    材料二 从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看。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在洪水面前只能逃到高处或爬上树进行逃避。但到了奴隶社会,人们能以筑坝和疏导的办法去战胜洪水,可见,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有了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空前庞大的青铜“司母戊”鼎,更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足以证明当时的社会已步入了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
    材料三 从人类开化程度看。在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常常不能维持人们最低限度的生活需求。到了奴隶社会,不再杀死俘虏,把大批俘虏当作奴隶用到生产上进行劳动,实行简单的协作。这在当时生产工具落后的情况下,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为人类文明奠定了基础,使人类精神生产得以迅速发展。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课内容在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中偶尔出现,涉及到知识点主要有: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夏、商、西周的更替;分封制等。试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近年,社会改革与和谐社会是各地历史中考题的“重头戏”,已成为中考热点。以下两个方面应引起注意:1.朝代的兴衰史及其历史借鉴。2.分封制的内涵、特征、影响。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年,沈阳市)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清朝          B.夏朝           C.唐朝           D.商朝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夏朝建立意义的理解,它的意义在于:其一,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其二,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本题考查第一点意义。
    答案:B
    2.(2005年,庐州市)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
    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
    解析:回顾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夏朝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构,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本题四个选项中,B项是这些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答案:B
    3.(2008年,汕头市)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解此题的两个关键要素是:制度的实行时间——“西周时期”;制度的内容——“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两个要素准确掌握其一即可判断是分封制。
    答案:B
    六、随堂检测
    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
    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
    A.国人暴动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                       D. 盘庚迁都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为    3、    4、           家产生的最本质的
    6.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夏桀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之哉?日亡吾亦亡矣。”
    材料二  商纣说:“呜呼,我生有命有天!”
    请回答:
    (1)夏桀将自己的统治比喻为像太阳一样长久,商纣说他会有上天的保佑,没有人能能推翻他们的统治。他们的话对吗?假如不对,请你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夏桀、商纣最后被推翻的原因是什么?
    (3)请你谈一谈两则材料蕴含的深刻道理。
    7.阅读下列有关分封制的史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请依据史料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内容
    

    分封对象
    

    

    主要封国
    

    

    诸侯义务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B
    6、(1)不对。事实上夏桀和商纣很快就被推翻了。
    (2)夏桀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他不分昼夜地饮酒作乐,失去了民心;商纣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使社会矛盾尖锐。
    (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言之有理即可,表述可不拘泥于上述文字)
    7、提示:本题在解析时,须忠于史料,有者填,无者不填。如从材料二中并不能看出“出兵勤王”的内容,所以不能填“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这项诸侯义务。
    

    项目
    

    内容
    

    分封对象
    

    先圣王的后代,周天子的亲属、功臣等。
    

    主要封国
    

    焦、祝、蓟、陈、杞、齐、鲁、燕、管、蔡
    

    诸侯义务
    

    保护周王室;镇守疆土;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