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八年级上册第17课 内战烽火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庆谈判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原因 ①国民党方面:抗战胜利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中国,国共之争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们担心内战在中国重演。此时的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意图,但蒋对全面内战也有顾忌:一是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包括民主党派甚至国民党内部均有人反对战争;二是英、美、苏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三是国民党政府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大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要迅速开赴共产党控制区前线还需要有一段时间。权衡利弊之后,蒋介石在调兵遣将的同时,亦发动和平攻势,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②共产党方面: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在日本投降以后,迫切要求重建和平的生活,坚决反对内战;强烈地希望国共两党携起手来,用和平的方式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一贯代表人民的愿望,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和孤立蒋介石,因此,毛泽东冒风险赴重庆谈判,在谈判桌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有利的较量,最终也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 (2)意义:重庆谈判对于中共来说,虽然通过谈判争取和平失败了,但是通过这次谈判,戳穿了国民党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国民党集团的反动本质。所以蒋介石反动反人民的内战,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战争的失败是注定了的。在重庆谈判中,中共表达了和平的诚意,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 国共关系的总体演变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1)国民大革命时期 ①时间:1924-1927年 ②关系:中共三大决定与革命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原因: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打倒列强除军阀”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成为统一战线建立的客观条件。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屡屡失败,接受苏联和中共的帮助。而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也遭遇失败,使中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建立巩固的革命联盟。 ④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 (2)土地革命时期: ①时间:1927-1937年 ②关系:国共对抗到走向合作。 ③原因: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军队大举围剿红军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进行了五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九一八”事变以后,随着日本侵略的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做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总方针;1935年底中共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结果:国共合作破裂,给日本进一步侵华以可乘之机。 (3)抗日战争时期 ①时间:1937-1945年 ②关系: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原因: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④结果:经过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 ①时间:1945-1949年 ②关系: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 ③原因: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中共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④结果: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导致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从上述国共两党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和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三、学法指导 1.线索法:利用单元知识结构总体把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2.分析法:结合重庆谈判的过程和最终结果,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发动的是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必将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最终注定会失败。这场战争充分说明了民心向背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课内容是中考重点的考查内容,尤其是重庆谈判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两个知识点一直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对于重庆谈判的考查结合最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有以下三种命题方式,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重庆谈判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二是结合其它史实以组合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例如考查与周恩来有关重大历史史实;第三种形式是综合考查与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与对抗相关的重大历史史实,此类命题往往以综合探究题或者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考查一般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结合邓小平有关的其它史实如淮海战役、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等进行综合考查。 五、中考试题解析 1.(2008年重庆市)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焦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可知1945年8月,发生在重庆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 答案:B 2. (2008年徐州市) 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A.南京 B.北京 C.苏州 D.重庆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大历史史实要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开放的四个“通商口岸”有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四个城市,而这四个城市中与“双十协定”有关的是重庆市, 答案:D 3.( 2008年湖北省荆门市)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赢得时间准备 B.欺骗广大人民 C.争取和平民主 D.加强国共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了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全国人民,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比较两大原因,主要的是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答案:A。 4.(2008年江西省)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图1、图2两幅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解析:本题考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的在解放战中的作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据此分析,两幅图片反映的信息是人民解放军由战略反攻转入战略决战。答案:D。 5.(2008年山东省)刘伯承与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 ) ①挺进大别山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解决的方法是选基法。根据课本基础知识学习我们知道,刘邓大军停经大别山,因此正确选项必含有①。据此排除了B、D。在此基础上分析②③,辽沈战役是林彪、罗荣桓发起的。因此②不正确。答案:C。 作者简介:杜建平,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历史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山东教育》《第二课堂》《考试报》《中学历史快递》《中学生学习报历史周刊》《新课程》《现代教育导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报》《少儿智力开发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试题1000余篇。2005年参与编写中央教科所教学参考书(九上历史·地图出版社),并参与编写教学辅导用书30多部。2004获得山东新闻类稿件评选一等奖;2005年被评为高青县教学能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