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贵州省黎平县第二中学 曾祥明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于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与成就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3)先进人物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难点分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左”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国情认识不足、缺少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三、学法指导 1.问题学习法。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学习,能帮助我们对旧知识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探究。本课的第一目是“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结合课文可以提出“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进行思考。 2.表格学习法。运用表格复习法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搞清楚易混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习中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和查缺补漏起到巩固基础的作用。 历史 时期 | 中心任务 | 主要活动 | 结果影响 | 1956-66年 |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召开八大作出科学论断, 反右扩大化左倾错误的开端, 左倾错误泛滥反右倾运动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成就与失误并存,但以成就为主。 |
3.纲要信号学习法。此方法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本课重点以图表的形式列出,比笔记更方便保存。经常运用能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理解。 例如:对中共八大内容知识的掌握: 又如: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失误的原因,可画出以下简图 再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知识点的把握 4.识图学习法。历史图片是帮助同学们学好历史知识的重要辅助材料。从近年来的中考历史试题,可以看出历史识图试题,已经引入了中考历史试卷,这类试题,较充分地展现了历史学科本身的特征,使学生在答题中处身于悠久辽阔的历史情境之中,真正走进历史的平台,充分展现其发散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对图表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或多角度的描述。 5.歌谣归纳记忆法。许多历史知识看起来杂乱无章,头绪繁多,记忆起来十分头痛。但是,如果把同一历史阶段的知识整合起来,可以发现这些历史知识都能反映它所在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以歌谣口诀的形式进行归纳,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加深记忆,根据本课内容可以编成如下歌谣: 56“八次”党代会 明确党和人民的任务, 良好开端有成效 全面建设探道路;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违背规律受惩罚, 国情没有弄清楚 急于求成犯错误。 生态环境遭破坏 挫伤农民积极性, 加上灾害苏背信 国民经济困难了; 中央及时做决定 调整国民的经济, 经济建设虽有误 仍然取得大成就; 英雄模范了不起 大庆“铁人”王进喜, 县委书记焦裕禄 人称“党的好干部”; 光辉榜样有雷锋 全心全意为人民, 航天工业有发展 两弹元勋邓稼先。 四、中考命题分析 鉴于今年的中考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将是历史学科的初中生毕业考试的基本依据。考查的知识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其能力考查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历史评价的能力等方面。 中考试题,将以识图题、列举题、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等形式出现。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年南充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 )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一五计划实施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认识。回答时,只要联系史实内容,结合当时中国面临的局势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B 2.(2008年重庆市)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模,他们无畏无惧、争分夺秒救援群众的事迹感天动地。追溯历史,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我国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右图人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 ) A.邱少云 B.邓稼先 C.焦裕禄 D.王进喜 解析:本题是一道识图判断题。解答的关键词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的杰出人物”。回答时,应结合图文进行分析。 答案:C 3.(2007年贵州)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共“八大”历史意义的认识。回答时,要联系八大的内容即可作出判断。D项干扰性不强,易排除;A、C是会议的内容,但与B项相比,显然是次要的。 答案:B 答案:C 4.(2007年山东临沂)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福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4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历史判断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 “多快好省”。结合“鼓足干劲搞生产”的史实是它的突破口,由此得这幅对联书写的时间。 答案:A 5.(2007年湖北)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 ) 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解析:本题属因果选择题,考查分析、判断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多果一因的关系中辨析与后果相关的主要因素。在内部与外部、自然与人为的多种因素中,内部的、人为的“左”倾错误是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 答案:C 6.(2007年河北)所谓“大跃进”运动是指( ) A.将各类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 B.超额完成各种计划指标 C.制订并完成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理解能力的程度型选择题。“跃进”就在于扩大数量,A项与之不符,这些数量指标不仅是已经制订的,很多是临时提出的,B项亦不符题意,前述的各种指标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大炼钢铁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D项也应排除。 答案:C 7.(2006年呼市地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最主要特征是(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浮夸风 D.共产风 解析:此题是一道特征判断题,主要考查我们的历史判断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主要特征”。A、B、C都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所具有的特征,但都不是最主要的特征,结合课文知识,最主要的特征是“共产风”。 答案:D 作者简介:曾祥明,贵州省黎平二中历史教师,县兼职教研员。注重教学探究,撰写了相关的教学论文700多篇发表于省级以上报刊杂志。论文《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获省首届论文评选二等奖,教学课件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评为二等奖。获县一等辅导教师奖及全国“辅导教师奖”一等奖。《辛亥革命在黎平的社会氛围》一文被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