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专题复习考点备忘录 贵州 曾祥明 1.春秋战国时经济的发展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著名的都江堰:①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大守李冰;②地点:岷江;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2.秦朝的经济 (1)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 (2)影响: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3.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1)治黄: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2)农具:耕犁;安装了犁壁(二牛抬扛耕作方法),播种工具:耧车。 (3)农作物: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广泛种植桑麻。 4.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形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5.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3)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6.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曾祥明,贵州省黎平二中历史教师。在九省一特区(香港)发表文章900多篇,并参与多部教辅用书的编写。课件、论文获省级二等奖及获县一等辅导教师奖。《辛亥革命在黎平的社会氛围》一文被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