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知识梳理: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知识梳理: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河北 任素君
    
     
    第17课 内战烽火
    一、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1946年)
    1.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国内形势(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抉择)
    (1)人民群众:历经八年抗战、付出巨大牺牲,获得抗战胜利的中国人民普遍希望和平,从此中国能走上富强之路。
    (2)共产党:毛泽东早在中共七大就曾指出“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带领人民群众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3)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积极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4)美国:战后成为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积极向外扩张,对华政策是“扶蒋反共”。出钱、出武器甚至用飞机把国民党军队运送到前线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重庆谈判
    (1)目的:
    ①国民党: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时间,欺骗广大人民。
    ②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成果──签订《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
    《双十协定》即《会谈纪要》: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蒋介石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3)作用: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国民党要再发动战争,将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二、全面内战爆发和转战陕北
    1.全面内战的爆发和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战略防御阶段(1946—1947年)
    (1)全面内战爆发:
    ①时间和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②性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③中共对策: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
    (2)战况:经过八个月的作战,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敌人的重点进攻和党中央转战陕北
    (1)形势:蒋介石迫于全面进攻兵力不足,只好采取重点进攻,主要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但一直转战陕北。
    (2)结果:贺龙和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战役的胜利;陈毅等率领山东解放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三、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年)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6)
    (1)概况
    ①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从山东西南强渡黄河,跨过陇海铁路,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区,在那里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②为配合刘邓大军,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三军配合,成“品”字形,逐鹿中原;同时其他各战场也展开了战略反攻。
    (2)意义: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2.解放军取胜原因:党中央毛泽东的英明决策,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战斗,广大群众的支持,而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战略决战阶段(1948-1949年)
    一、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
    (一)背景: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200多万人。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概况
    1.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1)首选东北之因:解放军兵力占优;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战略意图未定;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且土改后,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解放军歼灭东北守敌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2)地点:东北
    (3)指挥官和参战部队: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主力。
    (4)战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3)战果:解放东北全境,歼敌47万余人,此后,我军在数量上开始取得优势。
    2. 淮海战役(1948.11-1949.1)
    (1)地点: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2)指挥官和参战部队: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率领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
    (3)战术:“猛虎掏心”
    (4)战果:共歼敌55万余人,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奠定了解放江南的基础。
    3. 平津战役(1948.11-1949.1)
    (1)地点: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
    (2)参战部队: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
    (3)战术:“分而取之”、“瓮中捉鳖”。
    (4)结束标志: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补充:
    和平解放北平之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5)战果:歼灭和改编敌军52万余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 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4.21)──粉碎国民党残余部队
    1. 形势:大决战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长江天险“划江而治”,要求和平谈判,当时国际上也普遍认为中国将重现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格局。党中央仍然以和平民主为重,同国民党谈判,拟出了“惩办战犯”等和平协议。但在蒋介石的“遥控”下,国民党代表拒绝签字。
    2. 目的: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3. 结果: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覆灭。此后,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势如破竹,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之势追歼残敌,国民党残余势力逃往台湾。
    4. 意义: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国共划江而治”的图谋。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三、小结: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四、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
    1.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发动内战违背了人民意愿,不得人心,军心涣散;
    2. 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解放军勇敢顽强。
    作者简介:任素君,河北定兴第三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先后在《中学生学习报》、《考试报》、《中学生导报》、《素质教育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