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 和平外交 山东 张爱华 “老师,教材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这句话中的‘国际形势的变化’怎样理解?”爱好历史课的王力知道上历史课,很早就等在教室门口向我求教。 听了他的问题,看得出他学会了抓关键信息学习历史,“王力,你真细心,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王力听后,不好意思的笑了。 “你跟我们班的其他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吗?” “没有。” “在课上,你把这一问题提出来,看其他同学有什么见解?好吗?” 在上课的预习交流环节,王力把该问题先提交给本组讨论,未果。后来我鼓励他把该问题写在黑板上‘疑惑问题栏’中以寻求全班同学的帮助。 “答疑解惑”环节中,对本问题的解答成了课堂上的一道风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该问题快速地进行了交流,然后踊跃发言。 “我组认为,当时的国际形势十分复杂,中国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压制……” “苏联不是在建国的第一年就与中国建交了吗?而且还贷款三亿美元,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了来自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孤立。怎么又压制中国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嘛,中苏交好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事,即使交好期间,苏联也掠走了我国东北三省的一些战略物资。到了60年代,中苏交恶,合作终止。70年代我国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压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寻求新的友好伙伴。美国也面临来自苏联的压力,为增大自己争霸世界的砝码,向中国发出了友好信号。” “这样从美国的角度考虑可增加其对付苏联的力量,从中国角度考虑,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促成台湾问题的解决。” “同学们从中看出了什么不变的东西吗?” 学生们很疑惑地看着我,可看出他们只热衷于听历史史实的讲述了,从未考虑其中深层次的问题。教育时机又到了,很是欣喜,“大家分析下,其中苏联与美国与我国交好都想从中谋求本国利益,为利益交恶,也为利益交好。” “所以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王力这时恍然大悟。 “当然,美国对中国由‘敌视’到‘交好’态度的转变,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及时补充说明,让学生更深刻全面的理解中美关系变化的背景。 作者简介:张爱华,山东省肥城仪阳中学一级教师,自1996年工作以来,有数篇学科教学论文和班级管理论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相关刊物上发表,课件多次荣获泰安市一等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