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盘,一本书,一幅画 山东 陈 静 闲暇时候,偶尔会想:我的孩子们是否还记得多年前的那节历史课呢?那是可以用一个数学算式列出来的一节课:一张盘 + 一本书 + 一幅画 = 一节历史课! 那时,我们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学生的业余生活也相对贫乏。为了让孩子们触摸到形象的历史,我常常为了一节课的历史资源而煞费苦心。特别是每到科技史、文艺史的学习,我便想着要放开手脚,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今天我提到的,便是九年级上册最后一节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在学习这一课的前几天,我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资料,那时录音机磁带还比较流行,然而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在县城所有音像店却都没得卖。无奈我使出最后一着:1.在自家电脑搜索;2.下载到U盘;3.坐公交车进城;4.找到一家刻录店。于是,一张贝多芬专辑光盘诞生!找一本书对于我来说就要容易多了,托尔斯泰的书中我最喜欢《安娜·卡列尼娜》,那是我的书橱必备。对于梵高,由于极度喜欢他极具表现力的个性作品,所以,我不满足教材插图,记得我教过的一个低年级孩子特有绘画天赋,没有专业教师指导,纯属自学成才。于是我找到他,请他帮忙临摹一幅《向日葵》。几天之后,那满眼的金黄呈现在我的面前。 当我抱着摞上两个音箱、一本书、一张画的影碟机走进教室时,虽然有点狼狈,但满怀激情仍在。孩子们看我的眼神也是欢快的。在跳动着强烈时代脉搏的《英雄交响曲》中,同学们走近了顽强的贝多芬,了解了贝多芬的英雄情结。我与学生渐渐沉入了那段热血沸腾的法国大革命年代,这时我清醒的意识到,大家开始了解音乐的内涵,了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 乐声渐隐,我尝试着进入角色给大家朗读《安娜·卡列尼娜》有关列文的一段内心独白:“……他穿过凉台,仰望在暮色渐浓的天空出现的两颗星星,突然间他回忆起来:‘是的,仰望天空的时候,我认为我看见的穹窿并不是幻影,但是还有一些我没有想透彻的东西,我避而不敢正视的东西,’他沉思着。‘但是无论那是什么,决没有反对的余地。我只要好好想一想,一切都会变得清楚的。’……”细致入微、精妙绝伦的心理描写中,既体现着托翁的写作特色,同时在学生眼前也徐徐展开了一幅农奴改革背景之下俄国粗犷的历史长卷,如若不是时间关系,真想与学生把那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读个完整!一本书,一段史!通过这部书,许多人可以了解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托翁的作品似一面镜子再现着俄国历史,而长河般的历史洪流又丰富着托翁的文学内涵,文学与历史,难道割舍得开吗?…… 盘还在,书依旧,可惜的是那幅《向日葵》在搬家的过程中弄丢了,如今想想都很怅然。毕竟是那幅画打开了通往梵高的大门,引领着大家去领悟天才般的梵高,领悟个性张扬的色彩,领悟梵高笔触下对生命的执着、热爱…… 有时候,课堂,可以不像“课堂”,只要能够收获,又何必在意播种的形式呢! 作者简介:陈静,山东高唐实验中学教师。聊城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高唐课改先进个人;省优质课获奖者;有课例、论文、课件等多次获奖;参编《金四导》系列、《快乐书坊》系列、《初中历史教材全析》等;参研市级课题、省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