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美苏冷战的表现? 山东 陈 静 2010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统一考试试题中,一个综合性的简答题里包含了这样一个题目:某学者拟撰写题为《冷战的起与止》的著作,回顾冷战历程。作者应该对体现冷战对峙的哪些重大事件进行评述?应该用哪一事件作为冷战结束的标志? 命题者给予了以下答案供参考: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实施;建立北约、建立华约;北约和华约对峙;德国分裂;修筑“柏林墙”;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结束标志是:苏联解体。 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命题形式新颖、重点突出,所给答案标准并且完整。然而有考生在回答表现冷战对峙的事件时,写到了苏联出兵阿富汗、苏联解体等事件。于是分歧出现:有人认为如苏联出兵阿富汗之类事件属于“热战”,苏联解体标志冷战对峙局面结束,把此类事件放在这里不合适;还有人认为既然命题者给予的答案中有“美苏争霸”一说,而苏联出兵阿富汗是美苏争霸的一个具体表现,再者,苏联解体同样是冷战对峙的产物,所以这种答案应该是正确的。到底孰是孰非?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释? 根据人教版历史教材,可以这样归纳“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从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开始,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段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的“冷”状态。 但这个定义并不足以使我们来全面掌握“冷战”,所以我们还要再来详细地了解一下“冷战”这个词汇。“冷战”一词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参议员巴鲁克在演讲中首次使用的。当时美国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态度是敌视且极力遏制。因此巴鲁克说:“美国正处于冷战方酣之中”。“冷战”与英国首相丘吉尔演说中“铁幕”一词同时兴起。据有关材料写到:1962年版的美军《作战纲要》中把战争分为三种类型,即“冷战”、“有限战争”、“全面战争”。给“冷战”所下的定义和原则是:“冷战包括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所有行动”。“不仅运用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而且还使用军事力量。军队在冷战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实现国家目标做出贡献。为遏制他国使用武力,可以动员后备役部队或展开现役部队”。“冷战和有限战争之间的界限既不是明确的,也不是绝对的。因此,可能需要使用正规军队来进行实际上是战斗行动的冷战活动”。1968年版美军《统帅纲要》又补充规定,“稳定局势作战也包括在冷战中”。 透过以上文字,我们可以判断得出,例如苏联出兵阿富汗、美国侵朝战争之类的所谓“热战”,依然是美苏冷战对峙过程中的个例表现。毕竟“冷战和有限战争之间的界限既不是明确的,也不是绝对的。因此,可能需要使用正规军队来进行实际上是战斗行动的冷战活动”。而苏联解体,既是美苏冷战结束的标志,同时也是美苏冷战对峙的结果。 作者简介:陈静,山东高唐实验中学教师。聊城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高唐课改先进个人;省优质课获奖者;有课例、论文、课件等多次获奖;参编《金四导》系列、《快乐书坊》系列、《初中历史教材全析》等;参研市级课题、省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