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东风一梦遥 山 东 孙彬彬 文成公主塑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太宗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100匹小马放在中间,1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母亲。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1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 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500个穿着打扮地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个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蜜蜂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5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 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吐蕃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照吃了一惊。她从中照出长安景色和亲人,不禁伤心落泪,思乡的泪水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但当她想到身负唐蕃联姻通好的重任时,便果断地摔碎了“日月宝镜”,斩断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情丝,下定了毅然前行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西行的道路。从此,便有了我们今天的日月山和倒淌河。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故事纯属虚构甚至荒诞,但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族和藏族的往来,发展藏族的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是不争的事实。 文成公主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吐蕃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脆弱而又坚强、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文成公主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在西藏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神。 遗忘了中原的鼓乐,遗忘了庄严肃穆的古刹,只听得见幽怨的羌笛声,只看得迎风展开的经幡。高原上的烈风刮走了文成公主美丽的容颜,却吹不灭她对家乡的记忆。在艰辛苦楚的岁月里,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她只能在梦中回到遥远的长安、见到久别的亲人,只有从凛冽的东风里才能嗅到一丝家乡的微弱气息。正可谓得:千里东风一梦遥! 作者简介:孙彬彬,女,32岁,中学一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被评为“教学能手”、“先进工作者”等;有多篇论文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