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文化滋养的奇葩──唐三彩
大唐文化滋养的奇葩──唐三彩 吉林 袁绍萍 2009年12月8日凤凰网文章《华美唐三彩:泱泱大唐的百科全书》介绍说,邙山古墓群方圆700多平方千米,目前共发现带墓冢的帝王贵族墓葬1008座,出土唐三彩的数量十分惊人。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在陶坯上涂上彩釉,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这个和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需要,耕田也需要,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马比较多。其次是骆驼,这和当时中外贸易有关,丝绸之路沿途需要骆驼作为交通工具,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至于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等,根据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 唐三彩各种形象的器物都气宇轩昂,线条流畅,骨肉停匀,有着独特的动感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再加上斑斓绚丽的彩釉,更是不同凡响。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玉立,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唐三彩生机勃勃,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是光辉灿烂大唐文化的一个体现。 唐代是我国封建朝代的鼎盛时期,唐三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活,与诗歌、绘画、建筑共同形成唐王朝文化的旋律。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是两色釉并用;唐代以后,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体现出唐代以后的审美观包容了各种文化。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腐化,厚葬之风日盛。古代唐三彩主要用于做随葬的器物,称为“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唐六典》对每一个官阶可以用多少件随葬品有明文规定,如三品以上用九十个,四品五品用六十件随葬品。然而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官风如此,民风也如此,这也是唐三彩当时能够迅速在中原地区发展和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王朝的逐步衰弱,由于瓷器的迅速发展,三彩器制作逐步衰退。 “唐三彩”初无籍名,在二十世纪以前的文献里很少见到记载,同时也少见传世的器物。1904年,随着洛阳至开封铁路的修建,大量出土于邙山唐王室贵族墓群中。这批器物运到北京,引起王国维、罗振玉等古器物研究专家和一些古董商、外国人的重视,于是唐三彩蜚声于中外文物界。唐三彩作为学术界的发现和研究,至今已100年。 学习唐代的手工艺品唐三彩,应打开视野,不局限于教材概括式的简介。联系时代背景了解器物所反映的政治、文化生活,提高鉴赏艺术精品的能力。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某些以古代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用唐三彩作为室内摆设的道具,显然是缺少历史常识的表现。掌握了器物的用途,则不会受错误做法的迷惑。 作者简介:袁绍萍,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12年,教研工作5年,现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教育科研中心任初中思品、历史、地理学科教研员。多篇论文在《新作文》、《地理教学》、《长春教育》等刊物发表。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