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中考复习
初中竞赛
初中论坛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6
中考语法
学习周
数学学习周
物理知识点
资料下载
初二语文
do
初一作文200字
in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
>
同步阅读
>
电话趣史
http://www.newdu.com
2018-12-10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电话趣史
湖北省枣阳市兴隆二中 谢江涛
一、电话的发明
在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楼的门上,钉着一块青铜版子,上面用醒目的金字写着:“1875年6月2日,电话在这里诞生。”
电话发明前,电报已经发明了,但电报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传达简单的信息,而且要译码,很不方便。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沃森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沃森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沃森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 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贝尔和沃森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沃森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沃森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
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1877年,也就是贝尔发明电话后的第二年,在波士顿和纽约架设的第一条电话线路开通了,两地相距300公里。也就在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电话给《波士顿环球报》发送了新闻消息,从此开始了公众使用电话的时代。一年之内,贝尔共安装了230部电话,建立了贝尔电话公司,这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前身。
二、电话的发明权之争
从19世纪50年代起,就有一批科学家受电报发明的启发,开始了用电传送声音的研究。在这批人中,有美国人贝尔、格雷、爱迪生、法拉,德国人李斯,法国人波塞尔,意大利人墨西等。
贝尔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是1876年2月14日;而就是他提出申请两小时之后,一个名叫E·格雷的人也走进专利局,也申请电话专利权。其实,与贝尔并肩而行的还有一个人叫格雷,格雷也在这一天申请专利权,时间先后仅差两小时。格雷的原理是利用送话器内部液体的电阻变化,而受话器则与贝尔的完全相同。翌年,即1877年,爱迪生又取得了发明碳粒送话器的专利。三者间专利之争错综复杂,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最大的西部联合电报公司买下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与贝尔的电话公司对抗。
长时期专利之争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项协议,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完全承认贝尔的专利权,从此不再染指电话业,交换条件是17年之内分享贝尔电话公司收入的20%。
2002年6月1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表决,推翻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历史,承认梅乌奇是发明电话的第一人。梅乌奇是一位贫穷的佛罗伦萨移民。19世纪30年代,他移居古巴。在研究用电击法治病的过程中,他发现声音能以电脉冲的形式沿着铜线传播。他在1850年移居纽约后继续这项研究,并制作出电话的原型。1860年,他公开展示了这套装置。当时纽约的意大利文报纸报道了这一消息。
但梅乌奇穷困潦倒,以至拿不出250美元为自己的“有声电报机”申请专利。后来,他把一台样机和记录有关技术细节的资料寄给了西方联合电报公司;1876年,曾经与梅乌奇共用一间实验室的贝尔申请了电话发明专利,并与西方联合电报公司签订了一项获利丰厚的合同。
随后,梅乌奇对贝尔提出起诉,就在有胜诉可能的时候,命运多舛的梅乌奇却与世长辞,诉讼也随之终止,这一年是1889年。就这样,这场电话发明权之争便成为一桩历史悬案,百年后又为人们所重新提起。
在美国众议院作出决议之后,加拿大众议院很快也作了一项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发明人,以此来反击美国众议院。看来电话发明权之争一时还难以平息。
三、中国最早的电话在上海
贝尔发明的世界上第一部电话机,电话的英文名称叫Telephone,当时上海人翻译为“德律风”,故洋泾浜英语把电话读作“德律风”。两年后,电话很快传到了上海。不过那时是把它作为一种“赚钱的工具”。据资料,当时有两个外国人带了几部电话机到上海“淘金”,每天在小东门外的十六铺闹市区,架起了两部可以对讲的电话机,在人群熙熙攘攘的街头招徕顾客。谁有兴趣,只要花36枚铜板,两个人即可在两头拿起电话机的话筒互相交谈,令行人眼界大开。
上海《申报》曾连续向广大读者报道,介绍电话知识。于1878年8月22日还专门刊文,介绍“德律风”的奇妙,曰:“德律风者,系西人新创之器,用时将铁线一接,在其讲话器一端说话远近皆可传声,其极远者可至数千里之外……”J司年10月1日再次刊文,日:“西人制造传语之器,现在又得一新法,从线端耳边听所传之语,其声音较前更大……如遇客商欲与银行等传言,只要先向线端报知公司,将线与线头接牢,然后各在线端问答,听得明白,如同面晤。”可见,当年的上海《申报》,在向国人介绍新知识方面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1881年(清光绪七年)夏,丹麦商人在上海开设大北电报公司。他向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提山申请,要求经营两租界内的电话通讯业务;同年11月,经同意,签约、创办电话交换局。1882年2月21日大北电报公司在外滩7号开出了第一个电话交换局。上海成为世界上最早拥有电话的城市之一。大北公司创办的电话交换局成立后,在局内安装了一部电话人工交换机,在两租界竖电杆、架电话线、征求电话用户,第一批用户达30户,开始用电话接洽业务,使上海的通讯上了一个新台阶。
直至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10月,因循守旧的清地方政府,始在华界大东门外新码头里街设立上海市内电话局,沿街也竖杆架线,征求用户,首批多达97家。但是租界内的电话局长期控制在外商之手,故华界南市与租界不能直接互通电话,要靠人工转接,长达70年之久。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全市调整布局,更新设备,统一全市网络,所有电话才得以互通直拨。进入上世纪末,上海市电话改为8位数号码后,电话已基木普及到城乡每户家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下一篇:
你知道孔明灯吗?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考点知识点解析
同步检测
同步拓展
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同步阅读
同步实验
学习方案、课件
随便看看
初中语文高分经验汇总: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高分经验:数学答题技巧(由
【期中神器】初中英语常考话题满分作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地理复习知识,初中地理知识记忆
初中化学选择题知识点归纳中考必背知
初中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表示方法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怎样学好初中物理初二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
综合辅导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作文
解题技巧
学习方法
分级阅读
课外阅读
初一试题库
初二试题库
初三试题库
专项训练
初中数学
综合辅导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公式大全
课外阅读
初一试题库
初二试题库
初三试题库
初中英语
综合辅导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
学习方法
初一试题库
初二试题库
初三试题库
初中物理
综合辅导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
实验指导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课外阅读
初二试题库
初三试题库
初中化学
综合辅导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学习方法
解题技巧
化学实验
试题库
初中生物
综合辅导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试题库
初中历史
综合辅导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课外阅读
学习策略
试题库
初中地理
综合辅导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课外阅读
试题库
初中道德与法治
综合辅导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
试题库
初中历史与社会
综合辅导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下册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下册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下册
课外阅读
试题库
初中日语、俄语
日语辅导
日语试题库
俄语辅导
俄语试题库
学习方法
学习计划
课前预习
经验技巧
初中竞赛
数学竞赛
物理竞赛
化学竞赛
英语竞赛
作文竞赛
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