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密度的认识和运用 湖北省枣阳市兴隆二中 谢江涛 物理学上,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性质上的差别,引入了密度(开始叫比重,即与水的密度之比)的概念。 我国对密度(比重)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是非常早的。在《孟子》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意思是平时所说金子比羽重,是指相同体积时的金子和羽毛之比,而绝不是将一只金钩子的重量与一车羽毛的重量去作比较的。 在测定物质密度上,我国古代的制盐工人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液体比重计。宋代姚宽的《西溪丛话》中有这样一段话:“予监台州,杜渎盐汤,日以莲子试卤。择莲子重者用之,卤浮三莲四莲味重,五莲尤重。莲子取其浮则直。若二莲直,或一直一横,即味差薄;若卤更薄,即莲沉于底,而煎盐不成。闽中之法,以鸡子桃仁试之,卤味重则正浮在上,咸淡相半,则二物俱沉,与此相类。”这里记载了我国古代制盐工人测定盐卤密度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浮莲法,即选重的莲子数颗,放入盐卤中,盐卤浮莲的数目越多,盐味越重。另一种是用鸡蛋或桃仁的沉浮情况来测定盐卤的密度。当盐卤的密度大,而鸡蛋或桃仁的平均密度相对小时,则鸡蛋或桃仁就浮出液面;如盐卤淡,其密度小于鸡蛋或桃仁的平均密度时,则鸡蛋或桃仁就下沉。这两种方法与现代所用的浮子式比重(密度)计的原理是一致的。 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也有一段记载:“(卤水)以重三分莲子试之,先将小竹筒装卤放莲子于中,若浮而横倒者,则卤极咸,乃可煎烧;若立浮于面者,稍淡;若沉而不起者,俱弃不用。”这种与莲子配合使用的小竹筒,已成了一只携带方便的液体比重(密度)计,其原理与现代所用的浮笔式比重(密度)计相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