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习作《如何看待生与死》讲评 王小弘(笑着说) 习作: 如何看待生与死 谈起生,人人向往;说到死,人人避之。 我小时候,也是个典型的“贪生怕死”的孩子,不知为何,从小,大概幼儿园时,就对死亡有了深刻的认识。我那时就知道,人死了,被埋在土里,肉逐渐被腐蚀,只剩下一具白骨,然后白骨与黄土又逐渐相融,边界愈加模糊,最后眼前只剩下一捧黄土……这段动画不知在幼小的我的心里上演了多少遍。我小时候还不知从哪里听来小偷会杀人,从此,谈“偷”变色,一到夜晚就害怕,若一个人在我面前提起小偷,我便会一连几天战战惊惊。我曾向儿时的一位好朋友讨教过这问题,问她怕不怕小偷,她却满不在乎地回答:“我很小时有点怕,后来听爸爸说小偷仅是偷东西而已,并不伤人,除非有特殊情况……”她谈笑自若,但这并不能解开我的心结。直到小学三四年级,随着视野的宽广,生活经验的丰富,我便晓得了小偷的真正意义,从此不惧。 但死亡终究会来临啊!这问题再度困扰了我、死了就没有任何感觉了,我可不想那样! 虽然现在早已长大的我变得坚强多了,但偶而再想起“生与死”的问题,还是不免有些惆怅,虽然我总会迅速掩盖自己的不安,但它毕竟是长期以来困扰我的心结。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庄子的一篇文章,他说“死既然是未知的事,我们又何必怕它呢?”是啊!生死由天,人们的确不知不晓,就算它有一天突然降临,我们也无从知道了,又何必让它在有生之年来影响我们的情绪呢?死了它也不会补偿曾经带给你的忧郁啊!再说了,消极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还有影响呢!这样做分明是在折自己的寿! 自此,我的心结解开,并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保持好的心情,不要让自己为不值得的事苦恼。 生,我自然向往;死,我也不惧。 点评: 一个初一的孩子可以这样去思考,已经是很优秀。 当然,从文章角度来看,此文更多的是写了我自己对待生与死的直观感受,并没有“看待”的广度与深度,“看待”这个词,有一种理性思考的要求在里面,何谓生,何谓死,生的意义,死的意义,进一步说,如何生,如何死,这才是这个题目内含的基本要求。因此,此文的内容上并没有真正“切题”。 不过,如果撇开作文要求,从文章自身的意义来看,此文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只需换个题目就可以了。倒数第三段的解读,比较唯心,因为不知晓而不怕,因此就心结解开,这有点自说自话,逻辑上不能成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