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别名仲方、明甫。茅盾是他的笔名。1896年7月4日诞生于杭嘉湖平原上一个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市镇──浙江桐乡县乌镇的一个商人家庭。茅盾的童年就是在这古老秀丽的市镇度过的。 茅盾五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当时祖父开办了家塾,但是茅盾的父亲认为教材的内容太陈旧,便自选了一些新教材,由茅盾的母亲陈爱珠来教。七岁时,父亲接替了祖父执教于家塾,茅盾才进了家塾。1904年,乌镇办起了第一所新式的初等小学堂──立志小学。茅盾成为这所小学第一批学生。 茅盾在立志小学初等小学堂三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07年,考入乌青镇高等小学插班三年级。该校素以重视国文和英文著称,学校又有丰富的藏书,聪明好学的茅盾在这里得以很好的成长。他的国文成绩,在四年级已成为全校之冠。在一次童生会中,主考人在少年茅盾的卷子上批道:“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 1910年,茅盾考入湖州中学。1911年9月转入嘉兴中学由于大多数教员都是同盟会会员、革命党,茅盾受到启发因反对学监的专制而被除名。1912年春,茅盾赴杭州投考安定中学,这时茅盾培育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1913年8月,茅盾考上了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文科。1916年7月毕业。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走上了社会。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1917年茅盾在商务印书馆的(学生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翻译小说──英国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三百年后孵化之卵》。 1917年年底,茅盾为《学生杂志》撰写了社论《学生与社会》和《一九一八年之学生》,这是茅盾最早的两篇论文。 1918年至1919年间,茅盾编写了二十七篇童话。 1918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茅盾开始研究俄罗斯文学。1919年4月,茅盾写出了最早的一篇外国文学评论《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表示了对俄国布尔什泰主义的胜利的欢欣。1920年7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10月茅盾由李达、李汉俊介绍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茅盾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成为共产党员的文学家。 1925年“五卅”运动前夕,茅盾写了长篇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 1927年9月,茅盾发表了处女作《毁灭》并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笔名。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茅盾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遂拿起小说家的笔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 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1981年辞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