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同步训练:四季美景(2)

http://www.newdu.com 2018-12-05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同步训练:四季美景(2)
    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夏之韵
    文/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流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着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此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到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够苦了,半夜醒杰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第①段中“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这句话是比喻句,本体是_______,喻体是_______。
    2.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的意图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在写夏日的紧张旋律时,为什么具体写“半夜醒来……可是遮上了云”?
    4.第(三)段连用四个“快”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听听”“看看”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后一段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绿烟长墙
    2.比喻 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磅礴之势
    3.突出“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心情。
    4.连用四个“快”字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
    5.“听听”“看看”两个动词突出了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密切关注。
    6.因为麦子打完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7.这句话有衬托(或对比)作用。用文人笔下的春花秋月衬托浸满苦涩汗水的夏季,用文人的闲情逸致衬托出农民劳动的紧张。文中引用的话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热烈赞美的思想感情。
    8.因为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它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秋思
    文/梁 衡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境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暄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①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滾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注:①酽(yàn)酽,(汁液)浓;味厚。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结合上下文解释该词语。
    (1)点(    )                   
    (2)(    )憬:                  
    2.作者在第②段中着力描绘秋色。
    (1)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本段先说“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漫了个透”,后来又说“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句话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答:(1)秋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者描绘了春与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仿照划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或“冬”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zhuì 装饰cōng美好的希望与追求。
    2.(1)红得深浓。(2)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因为有了黄与绿的点缀,秋天那红得深浓的特点才会越发明显。
    3.略。
    
    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翩跹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啊,北国的第一场雪!
    ②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儿去了呢?噢,你化了,化作晨霜,化作夜露,化作雨滴,化作清雾……牺牲了自己,滋润着大地,如今,你又穿上了洁白的羽裳,娉娉婷婷,袅袅娜娜,来到了人间,来到了祖国的北方。
    ③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冰封大地的寂寞中,在寒风刺骨的凛冽中,在数九隆冬的清冷中,只有你点缀了美丽的北国风光。
    ④我欣赏这一望无垠的广袤,洁白千里的冷峻,银光闪烁的热烈。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野中托起一片金辉,大地一片光明,晶莹如玉,洁白无瑕!
    ⑤然而我更喜欢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那山,那岭,那树,那林都着上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为之陶醉。
    ⑥“瑞雪兆丰年”。当积雪覆盖着冬天的苗娃儿们的时候,谁不看见那雪白蓦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第一次暖流漫过来的时候,你悄悄地隐去了,但随后涌起的却是无边的碧波。难怪人们盼你!
    ⑦啊!雪!
    1.在第③段的横线上引用的诗句应是下列选项的哪一项?说说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你选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写雪用的是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⑤两段写了哪两个地理环境的雪景?分别突出了怎样的雪景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②段的省略号处再补上两个短语,使它们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诗句是:C。理由是,符合语境,与上下句贯通。上句写人们对雪的期盼,下句写雪点缀美丽的北国风光,用这个写雪后美景的诗句过渡,顺畅自然。
    2.显得亲切、感人,突出人们对雪的期盼之情。
    3.平原雪景:冷峻而热烈;山区雪景:清秀、超逸
    4.(1)化作水汽;(2)化作轻烟
    江南的冬景(节选)
    文/郁达夫
    ①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②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③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是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④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作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美丽得多?
    ⑤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1.第②段中写“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这一蕴含哲理诗句的诗人是谁?是哪个国家的?关于这句诗,现在通常的译法更简练,更富有诗意。你知道是怎样翻译的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用白描法简略地写出江南冬雨中的哪些景色?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据此画一幅表现江南冬雨的简笔风景画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济南的冬天》用比喻、拟人直接描写山尖、山坡、山腰上的雪,突出济南雪景的秀美。本文是怎样写江南雪景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门对长桥,窗临远阜”两句形成对偶。给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写一个能形成对偶的句子。
    (1)江南河港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方冰天雪地生长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雪莱;英国;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景象:河流边三五家人家、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杂木树林、粉似的白雨、乌篷船、茅屋酒客喧哗、垂暮、窗中灯光。特点:秀美迷人、洒脱悠闲。简笔画:略。
    3按时间先后顺序引用诗句突出雪后美景、人们的欢乐。
    4(1)塞北雪花飞舞。(2)南国山郭水乡养育的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