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物理 > 综合辅导 >

2018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初三物理电流电路专题知识

http://www.newdu.com 2018-11-27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18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初三物理电流电路专题知识。在2018年中考二轮复习中,初三考生要紧紧把握中考考试重点,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体系。老师整理出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电流和电路知识专题总结如下: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